据周家勇介绍,龙窑最早出现于商代,又被称作长窑,它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,依据一定的坡度进行建筑,因为斜卧似龙而得名。在宋代,龙窑的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,当时烧制条件有限,富有智慧的宋代民众便依山建造出了超长龙窑,烧出精美纯粹的建盏。龙窑的优点很明显,比如火焰大、升温快,不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。此外,由于龙窑的面积大,里面的热量流通更加均匀,因此烧制出来的建盏质量更好。
据了解,早期的龙窑一般长十几米到二十几米,到了宋代,很多龙窑长达五六十米,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七八十米,一次可装烧二万件瓷器,可以说龙窑对瓷器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即使到了现代,长江以南的地区还保留着少数的龙窑,周家勇的祖祖辈辈以从事瓷器行业为生,家中便有一处规模颇大的龙窑,当年战乱时,在一位贵人的相助下,这一龙窑幸免于难,很好地保留了下来,成为了建瓯唯一幸存的窑窖。
周家勇从小就耳濡目染龙窑的生产场景,对其有着很深的感情。周家勇说,因为多种原因,家中的龙窑曾一度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断烧,为了使得龙窑进行继续传承,也为了推出更好的建盏产品,他接过了龙窑的接力棒,重新点火使用。
“龙窑的优点固然很多,但是对烧制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,火候的把握需要丰富的经验,为了让百年龙窑发挥出其巨大的价值,我重新对技术进行梳理,花了很长的时间进行钻研,令人欣慰的是,现在我已经系统地掌握了龙窑烧制技术,建玺建盏的产品就是采用龙窑烧制的!”周家勇说。
周家勇坦言,虽然龙窑烧盏成本比较高,但为了能够使得建盏的品质达到比较高的高度,启用龙窑是非常值得的。龙窑作为建盏的摇篮,不仅肩负着历史与民俗融为一体的使命,还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粹,延续了陶瓷艺术的传奇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他也有责任将龙窑进行传承,让其发扬光大。